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动态» 研究院动态
把课堂搬进村庄|南昌大学实践育人课堂在湖陂村开讲

发布时间:2025-10-20

2025年10月18日,南昌大学国家一流课程“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社会实践课”在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开讲。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刘建生教授带领30余名学生,将课堂搬到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在田野乡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育人课程。


1.jpg


实践第一课:从课堂到田埂的跨越

“大家要在真实场景中切身的感受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做法,通过真实点滴的感受去观察,在第一现场去观察”。开课伊始,刘建生教授就阐明了这门课程的独特价值。

学生们手持调研笔记本,穿行在村舍小巷。从闲置粮仓改造的“灵感书屋”到废弃农房焕新的半边咖啡屋,从危旧建筑拆除后打造的“白鹭农场”到充满设计感的“清白居”小院,湖陂村的每一处蜕变都成为最生动的教材。

2.jpg


知行合一:在乡村现场感悟乡村振兴

在豆豆窑烤面包店,店员向学生们讲述了他如何将一栋濒临倒塌的老房子改造成网红面包店的经历。“我们通过改造既保留了老房子的木梁结构,又赋予了它现代功能。”这个真实的乡创案例让学生们看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无限可能。

24级乡村振兴班本科生陈汉福感慨:“这次湖陂村调研让我真正走进了乡村。我不仅看到了新村民融入的挑战,也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活力。和村干部、村民面对面交流,让我跳出了书本,真切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乡村治理需要理论,更需要扎根土地的实践和共情。在进行乡村振兴中,需要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与村民打好关系,与村民互通互动,了解村民需求,解决乡村难题,做到'绝知此事要躬行'”。

3.jpg


育人成效:在服务乡村中成长成才

实践课程中,学生们分组开展调研,与村里的新村民深入交流。大家漫步福气小站、水杉秘境、白鹭农场等地方,切实感受到“美、新、古、绿”的独特魅力。24级乡村振兴班本科生邱亦菲说到,“今天在塔城乡湖陂村的实践课让我感觉格外有意义。热情的村民、鹭岛乡野美学营地香喷喷的农家菜,还有和伙伴们举杯畅聊的自在,都让乡村充满暖意。下午访谈时,村民爷爷谈及生活时激动又满足的模样格外动人,访谈结束后在清白居听着歌吃着面包……乡野长风拂面,我却在此刻无比宁静,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这就是理想中乡村该有的模样。原来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藏在风景、烟火与村民笑容里的真实美好”。


4.jpg


课程结束,学生们在湖陂村的鹭岛乡野营地前合影留念。墙上的“协同,共赢”标语,恰好印证了这堂实践课的教育价值——只有深入乡村,才能理解乡村;只有服务乡村,才能振兴乡村。通过将课堂延伸到乡村振兴一线,南昌大学真正实现了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Copyright © 2017-2022. 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微信号|振兴研究IC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