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来自南非、冈比亚、尼日利亚、南苏丹等9个国家的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齐聚南昌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塔城湖陂站。在南昌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建生教授的带领下,代表团现场学习“湖陂模式”,共同探讨全球乡村振兴议题。

活动伊始,刘建生教授进行了现场讲授,分享了乡村振兴的湖陂经验、江西模式。刘教授通过介绍湖陂村从“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巨大转变,以及代表们现场考察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模式,让大家对中国乡村振兴之路有了初步的认识。
代表们的第一站来到当地的福气小站。这个由破旧房屋改造升级为咖啡屋的成功案例,让各国代表感受到规划改变乡村,设计丰富业态,代表们纷纷合影留念,感受着浓浓的乡村温情。

接着,代表们来到了灵感书屋。这是一个公共空间改造的成功范例,如今已成为村民和孩子共同娱乐休闲的场所。刘教授介绍说,该空间改造后,实现了“村民的休闲地、孩子的托管地、农产品的直播地”三大功能,充分体现了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各国代表在实地探访中,感受中国乡村治理的变化。
在座谈环节,各国代表积极发言,刘教授热情回应,鼓励大家深入乡村实践,借鉴中国乡村振兴理念和模式。来自塞拉利昂的代表Lucy Mamie Egbenda感触颇深,她为中国江西乡村的变化感到高兴,同时表示也将努力致力于家乡的乡村振兴建设。刘教授与各国代表共同探讨中国模式与世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

南昌大学将乡村振兴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引发来自九个国家的13所学校代表的讨论。来自冈比亚教育大学的Matar Samba说道:“我们要借鉴南大模式,在制定教育计划或者教育体系规划的时候,要和国家战略相匹配,要和学生成长相结合”。代表们在座谈中对中国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模式以及南昌大学的实践育人模式有了深刻理解,也为考察结束后回到建设家乡提供方法的借鉴。

本次活动是继今年六月乌干达等7国专家参访后的第四期“一带一路”项目。据悉,每年南昌大学有六期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外国专家学者官员等借此机会感受中国变化、乡村振兴,共话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