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下午15:00,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室教授于法稳为广大公管学子作了题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院长、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建生主持,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以及社会保障的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等3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于法稳教授先简短介绍了今天讲座的五个主要内容,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首先,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这一方面,于法稳教授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即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质量提升、耕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肥质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功能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质量提升。
其次,在农业生产环境改善这一方面,于法稳教授主要讨论了化肥减量化、农药减量化及包装物回收利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废弃塑料薄膜的回收利用,并且,提出了种植业-土壤-养殖业三位一体的生产模式。
在讨论农村人居环境时,于法稳教授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他对厕所革命与垃圾分类等问题的看法,于法稳教授认为,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是有所改善,但是,不仅要在硬设备上下功夫,也要改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另外,在提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时,于法稳教授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为遵循、以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为目标、以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为路径、以质量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同时,于法稳教授认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灌溉用水水质的保护以及农作物种子。此外,于法稳教授认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关系、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最后,于法稳教授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先天不足”:缺乏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方案,“运行不当”: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存在误区,“保障不力”:乡村旅游发展难以实现可持续。并且,于法稳教授提出了新时代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即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等,此外,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强化运营管理,最后强化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如:注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组织等。
讲座结束后,刘建生教授进行了总结,于法稳教授对水域、耕地、林地、草原、农村环境的整治以及跟农村绿色发展息息相关的时代主题,进行了很好的归纳与提升,并且以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对我们启发很大、收获颇多。同时,刘建生老师也提醒大家要有批判性思维,抓住问题要领,遵循逻辑,并且要对他人或自己的观点、做法或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质疑、矫正,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在互动提问环节,于法稳教授耐心地对在场人员的疑惑进行一一解答,并鼓励大家多思考。
学术思考
1.创新机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新时代,针对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需创新机制,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保护水土资源,重视水土资源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因为水土资源质量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基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
2.同时,树立系统论观点,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系统质量提升、农村“生态宜居”,以助力农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
3.最后,依据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风险评估。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日益增加,科研人员研发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但对这些农业技术存在的负面影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事故。对此,应建立并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风险评估,以降低农业技术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风险。
主讲嘉宾介绍
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生态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农村生态经济问题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国家部委委托项目等一系列研究课题,长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具有丰富的基层调研经验,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问题具有独到见解。近年来,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同时,撰写了大量的政策咨询报告,多篇被中央主要领导批示,并被纳入国家相关政策或被相关部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