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评估实务» 调研实践
【十】重庆国评记:渝行之我见(六)

发布时间:2017-08-25

第1個故事

The first story

1


渝行之见


一份情怀 一段使命


  有一种苦涩的甜美叫精准扶贫,我们向往而相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一晃而过,重庆之行在惜别声中落下帷幕。炎炎夏日我们一起走过万州区、丰都县、黔江区,二十余日的入户访问,让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是其中宝贵的情谊,另一方面则是对这座山城扶贫攻坚之举的感概。

氲热的空气夹杂着躁动的内心,鬼晓得在这期间有多少次想撂挑子不干,但每次都被农户的热情击得粉碎,看着农户拿出家里的甜茶好瓜,嚷嚷着要大家给做饭,一遍遍重复着“党的政策好,习总书记带领的好”就痛恨自己之前想法的愚蠢,并在心里骂自己好几遍没用。虽然一份份问卷压得有点喘不过气,但有时也沉浸在结束早的优越感中,小伙伴们的脸上也时常挂着笑容,和同伴嬉戏打闹的空闲时间过的尤其的快,最享受的莫过于归程车上的小憩时光,那段时间大脑是放空的,你问我“在想什么?”“呐,我也不知道。”但就是很美好。晚上三个人挤在两张床上谈天说地,花前月下的侃谈未来,青春年少的书生意气,誓比天高的豪言壮语,让我好好想想这一切,不禁自顾自地笑出了声。

当然美好总是与不完美不期而遇,幸福感动常在,失落心寒也不可避免。有的干部尽心尽责,工作透明认真,有目共睹,而有的干部工作略不尽人意。我想自古至今都说基层干部父母官,日日和老百姓打交道,如何使“政策好”转变为“政策落实好”,干部的一言一行要如何配得上百姓一句句“啷个不满意”,这还是一个需要长久思虑的问题。另一层面,部分困难户依赖于国家政策支持,政策变了味,扶贫成了养懒汉。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脱贫先立勤,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困难群众才是脱贫战的主角,少一些“我被脱贫”的被动性,多一些“我要脱贫”的主动性,那么脱贫战会进展地顺利许多。罗曼罗兰说过,用一只干净的手和一颗纯洁的心去战斗,用自己的生命发扬神圣的正义,这是一件优美的事情。我想在社会主义脱贫攻坚战中这种精神更是必不可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量变的累计终究会引发质的飞跃,脱贫攻坚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才去做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干部和群众长长久久的心里的种子,只有日夜浇灌加以呵护才能婷婷袅袅最终参天,取得这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调研员    
杨妞妞  






第2個故事

The second story


渝行之见


调研体悟


为期20天的调研生活悄然结束了,在忙碌而充实的调研工作中,时间过得很快。回想这次调研,从最开始报名参加、面试、培训,到坐上驶向重庆的列车,到辗转万州、丰都、黔江着手调研工作,到最后在万州参加联欢会,都像放映幻灯片似的,历历在目。这20天调研生活给我很大触动:

一是对农村的重新认知。虽然小时候也去过乡下老家,但这20天的乡村体验与之前完全不一样,我仍然会惊讶于农村漂亮的小洋房和破旧的土木屋的交错,惊讶于纯朴农民和短视乡下人的混杂,惊讶于通达顺畅的水泥路与荆棘密布的羊肠小道的互绕……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2020年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不是纸上谈兵,并非易事,中国农村新面貌在不断展现,坚信:最后胜利必将属于他们!

二是对底层扶贫工作者工作的敬佩。在调研生活中,我们每天坐2、3个小时的车下乡,再走2、3个小时的山路,这样一次的经历不算什么,可贵的是每周、每月都有人这么做。他们是基层年轻的干部,是农户们的帮扶责任人,走访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他们经常来,经常问候着我们,即使什么都没做,我们心里至少十分感动和温暖”。

三是对一起奋战的战友们的感激。我的团队、战友们在这20天里与我朝夕相伴,我佩服大家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态度,在每个可爱人儿的身上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美丽,怀念大家一起互相照顾、互相学习的日子。能在生命旅程中的这一段结识一群可爱的人,着实感到幸运,我们每天一起并肩作战,不惧山路多么崎岖、颠簸,跋山涉水,或顶着烈日、或撑着雨伞,都坚定地迈步在脱贫攻坚战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只因刘学敏教授曾说,“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这是一份情怀,一段经历,一份责任,一点贡献!要在共和国脱贫攻坚战的旗帜上写下我们的名字!”

感恩一路有你相伴,祝福未来更美好!


调研员

胡   萌


Copyright © 2017-2022. 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微信号|振兴研究IC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