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公管学人】Reading3:《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3)

发布时间:2021-01-15

     Scholar reading-land 是公共管理学院、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通过定期开展读书会分享交流活动,在熟读经典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引导同学们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城市与土地本科生及其他有意向者,是研究4S(Scholar seminar ;Scholar reading ;Scholar survey&discovery ;Scholar project &research)的一部分,与学院的特色工程“四百工程”相补充和相呼应。

Reading每周一期,每本书读三至四周,读书会成员针对主讲人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并发言,如有同学对观点存在异议,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和讨论,最后请老师进行专业性点评答疑,以促进读书质量为目标。



本期看点:

1、“传帮带”模式:研究生+本科生分组阅读

2、答疑解惑:《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四至六章

3、经验分享:查代浪对调研与土地相关问题的思考



      11月27日晚19:00,Scholar Reading系列第三期“品读·分享·共勉”读书会在文法楼309开展,刘湖北老师担任本期读书交流活动点评人,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研究生、城市与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等26人参加了本期交流会。

    本期读书会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采取“传帮带”的模式,将成员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人员比例,由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旨在更好地提升成员的专业素养,形成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阅读环境。会议伊始,各小组进行了持续半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接着提出了“流转与租赁的区别”、“荒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在林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平衡方式”、“为保证公平公正,政府应该如何对待习俗权”等一系列问题,刘湖北老师从中国的相关土地制度变迁到新时代政策法规的实施等方面,对各小组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令大家受益匪浅。

      本期读书会是对《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的最后一次讨论,刘湖北老师在总结三期读书会的同时对成员们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方面,读书要具备批判精神,不能完全以书中观点作为判断标准,要读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同时有一些书籍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充分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强读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最后,2017级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查代浪对调研中与土地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进行了分享。从调研去过的十余个地方谈起,结合自身经历总结了四点感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合作中发展自己、发展团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足,要多学习求进步;趁年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随后,查代浪通过在调研过程中经历的事例给大家讲述了“农村土地流转”、“征地补偿”“易地搬迁的政策原理”三个与土地有关的知识,所选案例真实易懂,表达方式风趣幽默,最后将所述案例上升到理论,使同学们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了真实的中国农村土地现状。


心得体会


     1.《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这本书读下来收获了很多,书中所提出的“有意识的制度模糊”非常有见解,也令人思考。伴随着中国土地政策到底是有意识的模糊还是无意识的模糊,有意识的模糊是否更具有效率等问题进行阅读让我们对中国产权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荷兰作者皮特一步一个脚印实证而来,让我不得不对其肃然起敬。    


      2.本书提到最多的观点是“有意识的制度模糊”,在我看来,现在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历史原因,并不是国家有意去设置的,我国土地制度的实行本身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土地改革作为一个渐进性改革,每一个时期都是顺应当时的发展需求,这种改革的稳定性在于每一次改革都是建立在前一次成熟的基础上来完成下一个目标。  


      3.査代浪学长针对调研实践以及所发现问题的分享使我受益匪浅,他不仅对土地流转、易地扶贫搬迁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看法,更是指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我们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Copyright © 2017-2022. 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微信号|振兴研究ICRR